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中國是世界上聽力損失(簡稱“聽損”)兒童數(shù)量最多的國家。2006年,中國有聽損人數(shù)約2780萬人,其中0-6歲的聽力損失兒童約有13.7萬,每年新生聽損兒童約2.3萬。這是一個數(shù)據(jù)龐大的人群。</span></p>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</span></p><p><center><img src="/upfiles/201712090402487030.jpg" alt="" /><br /></center><center><br /></center></p><p></p>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政府關注聽損兒童康復早期干預</span></p>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2000年,中國將每年3月3日定為全國“愛耳日”。2009年,衛(wèi)生部頒發(fā)《新生兒疾病篩查管理辦法》,明確將聽力篩查列為新生兒疾病篩查必查項目。同年,中央財政啟動貧困聾兒搶救性康復項目,連續(xù)三年每年為3000名聽損兒童免費配戴助聽器和康復訓練,為500名聽損兒童免費植入人工耳蝸并補貼康復訓練費。</span></p>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“十二五”時期,中央財政進一步加大了聽損兒童康復的扶持力度,經(jīng)費投入增加到19.7億元。截止2013年底,已累計有37萬聽損兒童得到不同程度康復。</span></p>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社會各界群策群力</span></p>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政府之外,社會各界力量也加入到聽損兒童救助事業(yè)中。</span></p>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2005年,臺灣企業(yè)家王永慶與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合作,設立中國大陸地區(qū)首個人工耳蝸捐贈項目。</span></p>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2011年,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(yī)院、康寶萊(中國)保健品有限公司發(fā)起了“天使聽見愛”項目。</span></p>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據(jù)調(diào)查,中國只有50%的聽力損失兒童進入機構(gòu)康復,機構(gòu)康復后的孩子只有50%進入普幼或普小,而在美國等發(fā)達國家,聽力損失兒童進入普通學校學習的比例高達90%。</span></p>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此外,聽損兒童的聽力恢復還需要聽力師、康復教師、言語矯治師等專業(yè)人士?!豆鏁r報》報道,我國聽損兒童康復從業(yè)教師不足8000人,每年畢業(yè)的聽損兒童康復從業(yè)教師不足1000人。</span></p>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一個語訓老師最多只能教4到6個孩子,許多聽損兒童因此無法得到科學的康復教育。</span></p>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</span></p><p><center><img src="/upfiles/201712090402582603.png" alt="" /><br /></center><center><br /></center></p><p></p>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讓理解先于表達,教育大于康復</span></p>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與發(fā)達國家相比,中國聽力語言康復工作起步較晚,基礎薄弱,與發(fā)達國家相比,政府投入不足、技術(shù)水平不高、社會認知不深。而在廣大農(nóng)村地區(qū),聽力損失預防和康復專業(yè)知識仍然未能普及。</span></p>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大多數(shù)聽損兒童的言語能力明顯低于正常兒童。據(jù)調(diào)查,聽損兒童能否獲得有聲語言能力,關鍵在于對語言體驗和及時有效的語言康復訓練。</span></p>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缺少與周圍語言環(huán)境的互動,一個會說“對不起”、“沒關系”的聽損孩子,遇到別人對他說“對不起”的時候,可能不會回答“沒關系”,而是同樣回答“對不起”。</span></p>" />